在互联网消费时代,参与感的增强成为了一种显著趋势。这种参与感不仅限于观众对影视作品本身的体验,更涉及到片方、品牌、演员、名人和观众之间形成的互动闭环,倡导着一种“人人贡献,互通有无”的新文化形态。未来,“不参与,无投放”可能成为电影营销及各类文化产品推广的新常态。
当前,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传统的影视剧(特别是电影)宣发手段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变革。尽管“垂类投放”并非新鲜事物,但其内涵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于很多电影制作方而言,如今涉足“垂类投放”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复杂和竞争激烈的环境,同时行业内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也需与时俱进。
从2018年起,短视频作为营销工具经历了从1.0到2.0的升级。早期,它被看作是电影营销的有效补充,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并通过便捷的网络购票流程促进更多人走进电影院。《战狼2》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利用短视频矩阵进行线上全面营销,有效推动了当年的票房增长。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短剧形式逐渐崛起,尤其是在特殊时期的影响下,短剧以其“短平快”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了传统影视内容的一种替代选择。
到了2020年后,随着社会环境与消费者偏好的转变,影院这一传统阵地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更倾向于即时性、碎片化的娱乐方式,这使得短剧等新兴内容形式获得了迅速发展。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电影行业的营销策略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近年来,一些影片开始尝试在短视频平台或社交平台上开设临时账号,发布预告片和幕后花絮等内容,以期达到宣传效果。但是这种方式往往是一次性的,难以形成长期的品牌效应,甚至可能导致公众的信任度下降。因此,业界越来越重视提高内容质量,强调“这届观众不好糊弄”,并重新审视传统阵地的价值,比如增加路演场次等。
在此背景下,所谓的“垂类投放2.0时代”应运而生。它不仅仅局限于影城联动,还包括直播带货、在线讨论等多种形式,旨在利用互联网新平台实现即时转化的效果。例如,某些电商平台与影投合作推出的“影院+直播电商”模式,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可观的商品销售额;还有像董宇辉直播间为《流浪地球2》创造的惊人票务销售记录,都表明了这种新模式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虽然这些新的营销形式仍在探索之中,但它们无疑为影视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相较于过去对网络新兴产品的片面理解,今天的消费模式正促使整个行业向更加完善的方向迈进。在未来,我们或许可以看到更多创新且高效的营销方法应用于实践中,进一步推动影视产业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度”的提升仍然是核心要素之一。通过构建一个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的生态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同时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最终,这一切都将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健康、繁荣的影视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短视频热潮过后,票还得靠谁来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