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坛风波:
一切皆是过眼云烟,过分在意你就输了
为了与同行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小李自掏腰包宴请了几位圈内好友。
他邀请了阿杰、阿豪、阿明和阿强。
阿杰、阿豪和阿明都准时出席。
唯独阿强迟迟未现身。
小李叹气道:该来的没来。
什么?阿明一听不乐意了:阿强是该来的,那我是不该来的吗?
那我走!
阿明拂袖而去,小李跺脚抱怨:不该走的又走了。
啥意思?阿豪也火了:阿明不该走,那我就该走了?
那我走!
小李没能留住阿豪,只能再次跺脚说:我又没指名道姓。
阿杰更是怒不可遏:现在就剩我一个人,你不是说我还能是谁?
那我也走!
阿杰愤然离席。
一次聚会,小李得罪了所有的朋友。
这个小李,到底是谁呢?
小李……不对,这其实是某影视公司发布的致歉声明:
该公司道歉,据说是因为聘请了一位脱口秀演员,结果惹恼了一些敏感的观众:
他们请了演员,却激怒了不喜欢这位演员的网友。
接着道歉,却又激怒了喜欢这位演员的支持者。
就像小李那次请客一样,试图拉近关系,最终却适得其反。
为什么有些网友会对某些脱口秀演员产生反感呢?
因为一些脱口秀演员会讲些涉及性别的笑话,被一些人解读为性别立场问题。
什么是性别立场问题?
为什么有人会反对这样的立场呢?
准确地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性别立场。
也没有人真的会去反对一个不存在的概念——既然没有实际的东西存在,那么喜好与否也就无从谈起。
哲学家认为:人类并没有独立的思想。
人类更像是一个简单的有机反应体,就像一只橡胶做的尖叫鸡,你不触碰它,它就安静无声;一旦你挤压它,它就会发出叫声。
尖叫鸡发出的声音,并不代表任何观点,只是因为它受到了挤压。
哲学家指出,人们的大脑里其实空无一物,根本没有固定的观点。
但是一旦人们做了某事,他们会尝试合理化自己的行为,编造理由。然后将这些理由当作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一个家庭中,丈夫不想做饭,妻子也不愿伺候,两人可能因此发生争执,谁输谁做饭。
如果男方胜出,他可能会被认为是家庭暴力,于是宣称自己支持男性权益。
相反,如果是女方赢了,她也可能被贴上家庭暴力的标签,于是声称自己维护女性权益。
男性权益或女性权益,并非真正的观点。
这只是对个人行为的一种包装。
观点往往是行为之后的解释。因此,观点本身并不稳定,一个坚持男性权益的人,在遇到比自己更强悍的对手时,他的立场可能瞬间转变。
所以,企业以为自己请了艺人导致客户不满——实际上这种因果关系并不存在。
真正忠诚于你的客户,无论你做什么都不会让他们感到愤怒,因为他们对你有好感。
而那些对你持有偏见的人,不管你怎么努力都会招致他们的批评。
伟人说过,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至于爱恨的缘由,我们无需过多纠结。
爱你的粉丝,不会因为你请了某个艺人而改变对你的喜爱。
憎恶你的人,即便你解雇了那个艺人,他们对你的敌意也不会消减。
忠实的追随者,无论你邀请谁参加活动,他们都会开心地支持你。
而那些讨厌你的人,根本就不会购买你的产品,你应该做的是让他们更加恼火,而不是盲目道歉。
对于爱你的人,你不需要道歉。
而对于恨你的人,即使你道歉也无法改变他们的态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京东商战:别太当真,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