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还需要‘杉菜'吗?”
也许并不需要。
然而,正是这些遗憾,才让青春显得如此珍贵。
每当一个时代落幕,总有那么一些人和事值得我们怀念或感慨。
因为时代在不断前行,但人们的心中却可能永远珍藏着过去时代的影子。
今年春节档的几部电影唤起了我对往昔的记忆:《唐探1900》里对《布雷斯塔警长》能力的致敬,《哪吒之魔童闹海》中被重塑得焕然一新的反叛形象,《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中殷寿每次出场时那股不可一世的气焰,《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中的《铁血丹心》更是将我带回了黄日华弯弓射雕、翁美玲古灵精怪的年代。
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人的记忆,而某些特定的人则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有些人停留在记忆深处,仿佛时间就此停滞,这是一种遗憾。
因此,春节期间最触动我的是对“人”的思考——
春节没有爱情,却充满了历史与团圆。
有些人的离去,让我感到意外与失落。
就像提到“黄蓉”,我们这代人总会想起翁美玲一样,在新世纪伊始,“杉菜”成为了我心中爱情故事的主角之一。即使是在立春那天,所有人都在谈论一个人的离世,这部二十多年前的偶像剧也总是首当其冲。
曾经少女情怀总关情
影视作品的魅力在于它们能够捕捉并保留关于“时代”的记忆。
正如我们长久以来对于“爱情”的赞美以及对理想伴侣的具体化想象,往往不自觉地将某个具体的人物形象投射其中。
今天的00后或许无法体会80后一代对“爱人”的记忆,而我们的“爱人”形象又与父母辈有所不同。“他们”大多来自港台地区,从“黄蓉”到“小燕子”,再到“杉菜”。步入社会后,“爱人”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无论美丽端庄与否,高大多金与否,偶尔还是会勾起心中的那份遐想。
“杉菜”就是其中之一。
那个女孩走向几位阔少面前,眼神缓缓自下而上打量着对方,几个愣头青的表情渐渐从吊儿郎当变为忐忑不安。她沉默片刻,开口道:
“给我滚开。”
这一句话,震撼了一个时代的痴男怨女。
这两年间,无论是中国人、韩国人,还是蒙古和越南等地区的观众都为之倾倒,似乎形成了一种文化潮流,情侣们常以“杉菜”和“道明寺”作比喻。这也反映了大多数人的通俗理解——
潮流让人们颠覆了对传统女性温良的理解,并认定女孩子应该独立自主,勇敢地挑战一切权威。
所以当时的小姑娘们都梦想着能在一个既有性格又略带痞气的男孩身边,保持自己的底气和勇气说“不”。柴智屏与琼瑶刻画女性的方式截然不同,琼瑶女士注重通过角色的性格互补来塑造传统女性形象,而柴智屏则独树一帜:
为何要双女主?“她”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
难以评估这两位作家对中国女性恋爱观的影响有多大,但在二十多年前,女孩们确实能从她们塑造的形象中找到共鸣。
用现代的话来说,这就是所谓的“情感价值”。
新世纪初期的女性形象代言人便是徐熙媛。
也因此,她留下了这部几乎成为其最具代表性作品的角色。
柴智屏或许未曾料到,在随后近十年的时间里,内地出现了许多模仿之作,但只有四个长发飘逸的哥哥和一个瘦小倔强的“杉菜”,开启了新世纪对“爱情”和“青春”的全新诠释。
古人常常感叹时光荏苒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徐熙媛留给我印象深刻的两部作品分别是《诡丝》和《剑雨》,两部影片均由苏照彬执导,她虽不是女一号,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诡丝》
《剑雨》
如今提及她的代表作时,很少有人会将这两部影片列入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介绍她的人并未看过她的大多数作品,仅以其是否担任主演作为评判标准。实际上,这是一种敷衍——
仅仅依据知名度而不深入解读。
在两部影片中,徐熙媛的角色风格较为相似,多属于阴郁类型,相较于她在电视剧中的表现,我认为她在电影中的表演空间更大。
尽管后来的一些影视剧也有精彩之处,但观众对徐熙媛印象最深的依然是“杉菜”。即便现在步入中年的男女们已被生活的磨砺变得坚韧无比,对“杉菜”的回忆多半是美好的——
智者笑而不语,凡人叹息。
当然,这与电视剧和电影面对的主要受众群体有关:
早期的一些电视剧无论篇幅多长,角色特质相对单一,符号化明显。受众年龄分布也呈两极分化,知识分子大多不屑观看,因为过于追求细节真实。值得深入探讨的作品并不多见。电影同样如此,但由于时长有限,角色的表现更加集中。
但在苏照彬的作品中,徐熙媛有机会展现出与“杉菜”不同的角色气质,内涵更为丰富,尤其是《剑雨》中她饰演的“黑石”杀手叶绽青,置于今日的语境下更易被观众理解,尤其是在关于“欲望”的表达上,反派既真实又具有层次感。
《剑雨》“黑石”杀手叶绽青
一部优秀的作品必定能让所有角色都有丰富的层次展开,包括反派。
因此,现在看来,一些剧作的制作水平和呈现效果较本世纪初有了显著进步。
回到徐熙媛的话题,她恰好停留在了2010年代,此后公众对她了解最多的,大多是她的婚姻与感情生活。
这也是她的遗憾所在。
内地观众对大小S(徐熙媛、徐熙娣)的印象多来自于综艺节目,尤其是小S徐熙娣的《康熙来了》。相比之下,徐熙媛更像是个“妹妹”。
姐妹俩曾合作演唱过一首《变态少女想人记》,曲风和视觉效果均不同于常规MV。
“不想克制自己想你上厕所的时候不敢想你,怕臭臭的空气亵渎了你。睡觉的时候要想你,先换上高级丝质睡衣……”
这或许是这对姐妹的最大特点:
随性自在,无拘无束。
这种态度有点像“杉菜”的升级版,只是相对于屏幕上的形象,人们更愿意缅怀那个永不屈服的“杉菜”。
今人何必念旧人
随着年龄增长,许多人身上都散发出一种“淡然”的气质,年轻时经历的八卦事件也鲜有人提起。即便提起,年轻一代也知之甚少,比如张曼玉和尔冬升,一个早已退圈,另一个依然活跃于影坛。再如林青霞与秦汉、秦祥林,年轻人再见他们时更多的是尊敬。因为他们已远离名利场的喧嚣。
不再涉足娱乐圈事务,后人记住的自然都是经典与荣誉。
关于“杉菜”的纪念,从农历立春至今,依旧断断续续。
绝大多数缅怀这位角色的,基本都是中年男女。
他们都曾有过青春的梦想,也在幻想中战天斗地,无所畏惧。
然后,纷纷消失在尘埃飞扬的日子里。
如果一切都顺遂的话,或许再过二十年,没有人再会对前人的八卦津津乐道,有的只是颂扬和怀念,比如看着白发苍苍的徐熙媛说:
那一年,“杉菜”让不少家境普通的女孩子不再自卑。
今年春晚,叶童和赵雅芝合唱了一首《千年等一回》,其实歌颂的是爱情。人们也乐于在家国大事之外看到这一永恒的主题。
然而,每一代人都要在白发苍苍后才能看淡爱恨情仇。
戏里戏外,概莫能外。
普通男孩子总要在成年后才明白这世上没有F4,努力一点说不定能成为F4的父亲。普通女孩子也要等到岁月流转后,才能体会到任性的前提是足够的爱与包容:
那个女孩走到几位阔少面前,眼神缓缓自下而上打量着对方,几个愣头青的表情渐渐从吊儿郎当变为忐忑不安。她沉默片刻,开口道:“给我滚开。”
……
如今,大家或许都成熟了,懂得了《情非得已》中的那句:
“只怕我自己会爱上你,不敢让自己靠得太近。”
对了,就连用音乐吟唱爱情的庾澄庆也曾为此情所伤。
所以台上台下本就是两个世界,戏里戏外也多半言不由衷。
这个世界还需要“杉菜”吗?
也许并不需要。
然而,正是这些遗憾,才让青春显得如此珍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大家怀念的其实是杉菜,而不是大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