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剧为啥让观众这么着迷?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苏墨

阅读提示

家,是每个人心中的避风港,以家庭为主题的影视作品,总是能够深深触动观众的心灵,成为众多人心中的经典。近日热播的《六姐妹》,以其温暖的情怀、真实的细节和现代化的叙事手法,再次证明了家庭题材年代剧的魅力所在。它将家庭故事与时代背景完美融合,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温情,使得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找到共鸣之处,这便是其持续受到欢迎的独特秘诀。

讲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四代人、六个女儿跨越50多年的故事,《六姐妹》一经播出便迅速走红。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截至2月21日,该剧收视率峰值达到了4.811%,稳居排行榜首位,并刷新了黄金时段电视剧的历史记录。同时,它也成为腾讯视频上最快突破28000热度值并进入“必看俱乐部”的年代剧之一。

“文艺创作需要反映当下社会的真实面貌,通过挖掘当下的议题并将它们融入到剧情之中,才能真正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六姐妹》的艺术总监兼总制片人杨晓培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尽管故事发生在过去,但它所传达的核心价值和情感却是现代且贴近生活的,这种对普通人生活的深刻洞察正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

家庭故事的永恒魅力

从《渴望》到《父母爱情》,再到《人世间》,这些以家庭为背景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打动了观众的心。“家庭、群像、年代”三者结合成为了打造爆款影视剧的重要元素。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家庭视角进行创作不仅能让观众在熟悉的场景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还能通过角色的命运起伏感受到时代的变迁。这类题材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要让老故事保持吸引力,则需要新颖的表现方式。

《六姐妹》设定于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初的小城淮南,讲述了田家庵区老北头何家一家之主何常胜与妻子刘美心及其六个女儿的生活历程。剧中,何常胜因车祸不幸去世后,大姐何家丽带领家人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妹妹们完成人生大事。随着时代的变迁,六姐妹经历了婚姻、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挑战,最终团结一致面对人生的风雨。

“终于能在电视剧里看到和睦相处的婆媳关系了。”有观众评论道。这部剧没有依赖传统的家庭矛盾来推动情节发展,而是更多地关注于何家人之间深厚的感情,用朴实无华的手法展现了丰富的亲情关系。

细节之处见真情

据杨晓培介绍,“温暖现实主义情感故事”是通过剧情与细节的精心设计而达成的效果。该剧注重细节描写,构建了一个真实可信且充满生活气息的世界,无论是物资匮乏时期的肉票、布票,还是何常胜骑着的自行车,都是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记忆符号。

细致入微的置景美术以及浓郁的时代氛围营造,赋予了作品一种质朴的生活质感,使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何家人的生活点滴。

为了确保场景的真实性,剧组提前数月深入当地进行调研,与当地政府合作,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年代感,让观众迅速沉浸于故事情节之中。剧中人物的成长经历不仅反映了新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变化,也展示了角色在社会转型期的选择与成长。

新时代呼唤新观众

“家艺追求梦想时与家人产生的冲突,就像我当初选择艺术道路时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一样。”一位00后的观众表示,虽然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但其中关于成长的经历却让她深感共鸣。

许多年轻观众指出,通过观看《六姐妹》,他们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影子。尽管故事背景设在过去,但其所展现的价值观却是与时俱进的。通过描绘何家各个成员的故事,剧集探讨了原生家庭、夫妻关系、代际沟通等现代社会话题,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的目光。

实际上,成功的家庭剧往往能够超越年龄和代际的界限。正如《家有九凤》中九姐妹的生活百态,《人世间》里周秉昆的人生旅程一样,这些作品凭借真挚的情感赢得了各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我们在制作过程中特别引入了年轻化的叙事视角,加快了故事节奏,摒弃了传统年代剧沉重的叙事风格,从而更加贴近现代观众。”杨晓培解释道。此外,女性视角的加入也让故事更加细腻、温馨,给予观众更加贴心的情感体验。

“剧中一家人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体现了‘打断骨头连着筋'般的家族情谊。同时,剧集还弘扬了‘远亲不如近邻'、‘家和万事兴'等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观众带来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评价道。这些围绕家庭的文化理念,虽形式各异,但核心始终不变,能否在平凡的日子里讲述出动人的情感故事,正是家庭题材影视剧成功与否的关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家庭剧为啥让观众这么着迷?

赞 (0) 打赏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