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之旅完结:跟着走运团探寻八百年水上北京,回顾六千里黄金水道

2月24日,由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策划,优酷出品,优酷人文制作,并得到茅台1935独家冠名支持的网络视听节目《闪耀吧!大运河》迎来了第十集的播出。历经三个月,“走运团”跨越了3200公里,终于抵达了中国大运河的终点——北京。在这里,北京中轴线与大运河水系共同塑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身份和风貌。接下来,“走运团”在北京又会有哪些令人难忘的经历?让我们一同迎接这场旅程的精彩终章。

大运河之旅完结:跟着走运团探寻八百年水上北京,回顾六千里黄金水道插图

穿越历史长河,探寻文化根源

当漕船缓缓驶过燃灯佛塔,“走运团”的成员们在晨曦中见证了大运河的终点。江南的温婉、中原的厚重以及北方的雄浑在此交融。阎鹤祥、马家辉、段志强、张谨、蒲熠星、唐伯虎以及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集结于北京,分成“通心粉”和“走运鸭”两组,探索这座运河之都的独特魅力。

老北京的铛铛车是他们此次旅程的第一站。阎鹤祥、张谨和唐伯虎乘坐这辆承载着无数记忆的有轨电车,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一路前行,经过天安门广场、南长街、万宁桥等地,将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短暂的旅途中。“老北京”阎鹤祥沿途讲述着他在这片土地上的回忆,解释了为何北京选择在此建城并设立中轴线。嘉宾们的讨论不仅揭示了北京的历史变迁,也展示了它作为帝都的庄严与活力。

北京不仅是中华文明辉煌的见证者,还拥有独特的人文气息。段志强、马家辉和蒲熠星前往北京城市图书馆,在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内,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搏;在开运会上,“走运团”现场欣赏了京剧大师王珮瑜表演的《珠帘寨》,其精湛的唱念做打技巧令唐伯虎赞叹不已。从北海公园那熟悉的旋律到白塔的身影,这一切都唤醒了跨越半个世纪的北京文化记忆。

追溯漕运智慧,铸就千年京华

大运河之旅完结:跟着走运团探寻八百年水上北京,回顾六千里黄金水道插图1

正如所说:“没有大运河,就没有北京城。”作为大运河北端的终点,北京成为了漕运的重要目的地。在大光楼,段志强、马家辉和蒲熠星体验了一次验粮人的角色,通过各种方式检查米粮的质量;而阎鹤祥、张谨和葛剑雄则来到西海湿地公园,重温郭守敬开通大运河最后一公里的意义。这条河流不仅赋予了北京坚固的筋骨和灵魂,还促进了资源的调配,推动了华夏大地的大一统。

无论是紫禁城中的金柱还是遍布城市的运河遗迹,北京与大运河之间的联系无处不在。“走运团”在通州七孔桥上俯瞰五河交汇,感受华夏民族的水利智慧;站在万宁桥上回顾昔日漕运的繁荣景象。东郊民巷原名江米巷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崇文门敲钟而非其他城门?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深藏于大运河带给北京的千年文化积淀之中。

共话运河情,开启文化新篇章

三个月前,“走运团”从宁波三江口出发,沿着运河向北行进,丈量着古老的道路,触摸着岁月的痕迹。如今,这段旅程即将画上句号。为了庆祝这一时刻,“走运团”的成员们齐聚北京郡王府,品尝北京美食,共同回顾数月来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在分享环节中,周逵提到了运河水中倒映的城市变迁,马家辉讲述了扬州一位保洁员的感人话语,而阎鹤祥则谈到了在大运河上经历的人生百态。这些点滴回忆勾勒出了运河的灵魂与形态。此外,我们还看到了行走的百科全书段志强、充满综艺效果的阎鹤祥以及不断追求新体验的马家辉等人的身影。一场特别的颁奖典礼为这次旅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自南向北的行程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深刻还原,也是对文化的溯源之旅。它让我们沿着运河,回望2500多年来中华文化在此水道上的交流与发展,理解“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所蕴含的历史意义。随着《闪耀吧!大运河》节目在北京落幕,关于运河的故事仍在继续,其背后的历史与答案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大运河之旅完结:跟着走运团探寻八百年水上北京,回顾六千里黄金水道

赞 (0) 打赏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