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短剧市场的迅猛扩张,其年度规模已突破500亿元大关,超越了电影产业,成为文娱领域的新宠。2月20日,在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上,爱奇艺CEO龚宇提到红果短剧采用排他性协议限制行业自由发展的问题,使得微短剧的竞争规则成为了热议话题。面对这一现状,如何在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2025年短剧行业的重要议题。
短剧竞速:品质的较量
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去年短剧市场总值达到了504.4亿元,拥有5.76亿用户,占据网民总数的一半以上。这种“短平快”的内容形式,单集时长1-3分钟,强冲突、节奏明快的故事结构,完美契合了现代人的碎片化消费习惯。
作为新兴势力的红果短剧,凭借免费模式与高质量内容相结合的战略迅速崛起。从讲述历史文化与非遗传承的《重回永乐大典》到春节档热门作品《好一个乖乖女》,红果通过多题材的精品短剧实现了193亿次的观看量。同时,“免费观看+广告分成”的商业模式也降低了用户的参与门槛,吸引了大量观众。目前,已有超过20家版权方在该平台获得了上千万元的分账收入。
传统长视频平台亦纷纷入局短剧赛道。腾讯视频推出的“十分剧场”取得了优异成绩;优酷计划缩短剧集长度至8集以适应变化;爱奇艺则推出了多个短剧品牌。这些举措预示着微短剧市场将从单纯依赖流量转向重视内容创新、制作升级及商业模式的综合竞争,为整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独播策略:保护原创与激励创作
关于被指抑制行业发展的排他性协议,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影视公司宣传总监徐乐解释道,这指的是合作中的独播模式,而这种模式在内容行业中相当普遍。
徐乐举例说明,爱奇艺通过独播剧如《狂飙》和《人世间》实现了流量与收益的双重增长,腾讯视频依靠《繁花》和《三体》巩固了自身地位,优酷则通过“白夜剧场”的独家剧目吸引了特定用户群体。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也在演讲中提到,独家首播剧目的分账系数达到100%,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合作。徐乐进一步分析认为,无论长短剧市场,独播模式都是保护创作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措施。它不仅能够激发创作者的积极性,也是推动行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源泉。
导演王树指出,当前头部平台正加大原创内容投入,通过独家定制、联合开发等方式打造差异化体验。出品人杨晓帆也强调,建立保护与创新并重的版权生态系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多样化的合作模式:按需选择
在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上,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介绍了三种主要的合作模式:定制剧、版权剧和引入剧,并且每种模式下都有独播或非独播的选择。制作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合作方式。
对于一些小型制作公司而言,签订独家协议不仅能确保获得稳定的最低收益保障,还能享有额外的收益分成。不过,如果其他平台提供了更有吸引力的合作条件,他们也会考虑变更合作伙伴。
尤小刚在大会上的发言提醒我们,尽管各平台都存在排他性政策,但关键在于以百花齐放的方式自主决定合作对象。短剧市场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用户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只有坚持“内容为王”,才能促进行业健康、多元地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短剧要不要独播?长短剧之战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