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姐妹的故事:一场白血病让何老六瞬间变成好人

新春大戏《七姐妹》提前放映结局,剧中被观众称为“恶女老七”的何家琪,在剧情高潮部分展示了其复杂的人性。

六姐妹的故事:一场白血病让何老六瞬间变成好人插图

她那无止境的贪婪首先体现在通过诡计强占了母亲的老房子,并擅自更改房产证的名字。接着还打算出售母亲珍藏多年的传统糕点秘方,完全陷入了金钱的泥沼,不顾亲情。

然而,命运弄人,一场突如其来的白血病让她经历了生死边缘的考验。之前她用尽手段将大姐赶出家门,最终却是大姐的骨髓移植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的机会。

疾病成了何家琪快速转变的关键点,从一个被众人唾弃的角色转变为令人同情的形象。

电视剧往往需要一个圆满的结局,强调高尚的情操和宽恕的力量,一笑泯恩仇。

中国电视剧中常见的这种情节转折手法,虽然屡试不爽,但前面让观众气得牙痒痒的角色,最后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反转。

不过,让我们回到现实层面探讨一下,这也是许多观众感兴趣的话题。

先来看看何家琪那种极端自私的性格特点。

在剧集的尾声,她与大姐的儿子小年的某些行为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年在故事接近尾声时也迅速失去了观众的喜爱,因为嫉妒四姨炒股赚了钱,他借高利贷投资期货,结果失败后选择了逃避责任,把烂摊子留给了家人。

何家琪和小年都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过度受到父母的庇护,缺乏独立面对挑战的能力。

从小生活在顺遂环境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被外界诱惑所迷惑。

他们的人生轨迹几乎都是由家人安排妥当,工作也是依靠家庭关系获得。

这样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是在依赖他人,缺乏自我意识和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他们会试图寻找捷径,无论是何家琪还是小年,展现出来的都是对他人成功的羡慕以及对自己现状不满的情绪。

从小到大习惯了父母的全方位保护,导致他们在面临选择时缺乏主见,容易受到误导而走入歧途。

何家琪曾反思过自己的行为,表示由于家中姐妹众多,难免会相互比较,她总是羡慕其他姐姐拥有的东西,得不到就会产生扭曲的心态。

她的策略通常是夸大事实,抓住一点就开始编造谎言。

制造谣言、诽谤大姐,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控制家庭舆论,整个过程都被她操控得滴水不漏。

她巧妙地利用了母亲和大姐之间的紧张关系,让她们互相攻击,自己则从中获利。

六姐妹的故事:一场白血病让何老六瞬间变成好人插图1

比如,她成功地将大姐驱逐出家门,手段之残忍让人咋舌。

她的终极目标是独自占有母亲的房子,为此精心策划,先是让自己的女儿以就近入学的理由将户口迁入。

同时,又设法将老五的户口迁出,当然这需要一些人情交换,考虑到老五长期在外漂泊,离婚归来后,老七帮忙找工作,忙前忙后。

老三想要重新创业开旅馆,之前收购了老七婆家的部分房产,老七也在积极腾出自己那一半的空间。

老七借此机会寻求老三的支持,哪怕是间接的支持。

通过这些复杂的家庭交易,老七谋划已久。

原本大姐是公认的负责照顾母亲的最佳人选,得到了多方的认可。

老七要想取代大姐的位置,就必须先破坏她的声誉。

从小摩擦开始逐步升级为大冲突,不断添油加醋,无事生非。

还要在各个姐妹之间散布关于大姐的负面消息。

当舆论准备充分后,她采取了实际行动,带领装修队伍强行进入并破坏厨房。

她深知如何把握母亲的心理弱点,危机时刻的母亲同样表现出自私的一面,既不出面阻止也不主持公道。

母亲的沉默比厨房里的喧嚣更加致命。

母亲的冷淡态度成为了打击大姐的最后一击。

就这样,通过软硬兼施的方法,她实现了鸠占鹊巢的目的。

现实中,为了争夺财产,亲戚间常常会发生激烈的争斗,甚至断绝往来。

但在电视剧里,总会有一个美化过的结局。

关于《七姐妹》这部剧,我们全家都在观看,我也跟着跳着看了几集,小时候的情节没有关注,后来演员们尝试年轻化表演确实有些尴尬,即使演技再好也无法弥补这一点,不过后面不再扮嫩之后看起来舒服多了。尽管该剧的核心主题依然是催婚催育,存在不少剧情漏洞,但它也揭示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

首先,即使是亲人,尤其是涉及到经济利益时,也需要保持警惕,防止被亲近之人伤害。如果亲人之间能保持清晰的界限,避免经济纠葛,那么彼此的关系可能会更加和谐;否则,就需要设立防线,甚至采取反击措施。其次,对于年迈的父母来说,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并且不要过早将其转给子女,保持一定的财务独立性非常重要。这样,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才能传递自立自强的价值观,反之则可能导致子女间的纷争或依赖心理。

你是否也在追《七姐妹》,看到结局时是不是也感受到了那份惊心动魄?这就是国产剧典型的速效救心丸式剧情设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六姐妹的故事:一场白血病让何老六瞬间变成好人

赞 (0) 打赏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