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小屏幕上玩出大精彩

初春的阳光洒在西咸新区,这里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微短剧的拍摄工作。

西咸新区:小屏幕上玩出大精彩插图

在沣河边的拍摄基地里,工作人员们正在忙碌地布置历史道具,精心搭建每一个场景。古装演员们则利用空闲时间对台词、讨论角色,导演专注地盯着监视器,与摄影团队共同挑选最佳的拍摄角度,打光师也在不断调试灯光。随着“开拍”的指令下达,演员们迅速进入状态,一段段生动的历史故事通过镜头被记录下来。这样的繁忙景象,在西咸新区已屡见不鲜,孕育出众多精彩纷呈的微短剧作品。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微短剧以其独特的时长短、节奏快和内容新颖的特点,深受观众喜爱,逐渐成为影视行业的一颗新星。据预测,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到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

用微短剧的力量推动文化输出

陕西吉瑞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便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之一。作为一家专注于知识产权开发与项目管理的企业,他们运用AIGC技术构建了从版权保护到商业化运作的完整产业链。其代表作《老盔有了新主人》播放量高达1492万次,并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剧目,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在首届“繁星闪耀·微短剧年度盛典”上,吉瑞影视荣获“年度微短剧创作机构”,而《老盔有了新主人》也获得了“年度创新创意微短剧”的殊荣。此外,《解忧理发店》这部作品同样取得了多项国内外大奖,进一步彰显了公司的实力。

公司总经理孙昊表示:“我们的《老盔有了新主人》是一部横屏精品微短剧,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为哔哩哔哩的精品短剧赛道注入了新的活力。”该片采用了HDR+4K制作技术,完美再现了京剧服饰道具的精致细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未来,公司将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力求打造口碑与商业效益双丰收的优秀作品。

除了吉瑞影视,西咸新区还有多家微短剧企业蓬勃发展。例如,乐派影业公司在2024年推出了超过10部自制项目,宣发了30余部作品,旗下多部短剧在腾讯视频上的分账收入突破千万,总票房超过8000万元。云想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在同一年发行了93部作品,充值额达到7000多万元,其中有5部作品播放量破亿,成为了“精品化+产业化”的典范。十里沣河影视基地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包括XR大空间制作中心、200人的专业后期团队以及5万平方米的外景场地,为短剧制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驱动产业蓬勃发展的多重因素

今年3月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一行来到西咸新区调研微短剧产业发展情况,并在文创小镇召开座谈会。期间,他们详细了解了十里沣河微短剧产业基地的发展状况,听取了当地重点企业在微短剧方面的亮点工作和成果汇报,并就如何促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微短剧在西咸新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坚实的产业基础、时代赋予的机遇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完善的影视产业设施、广阔的传播渠道和庞大的观众群体,再加上政府的全力支持,使得这里的微短剧产业蒸蒸日上。这些政策措施不仅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和头部企业的入驻,还促进了微短剧与文旅、电商等行业的深度融合,为产业的长远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展望未来,西咸新区计划继续推进“微短剧+”行动计划,争取获得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促进微短剧生态的良性循环。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汪文斌认为,西安被誉为微短剧之都并非偶然,西咸新区的微短剧产业基地和生态系统建设证明了这一点。他强调,将西安的微短剧产量转化为强大的产业竞争力,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产业繁荣带动文化旅游经济发展

目前,西咸新区拥有3万平方米的拍摄场景,每天接待超过10个剧组,累计拍摄了700余部剧目。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还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比如,《明月高悬挂神州》和《茶香里的慢时光》等结合地方特色的微短剧,让拍摄地点变成了热门旅游景点,为陕西的文化旅游增添了新的活力。

面对即将到来的2025年,微短剧企业充满了期待。云想科技负责人指出,技术创新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星光映美数字文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培育更多的创意团队,提供资源支持,帮助更多人实现他们的影视梦想,同时致力于构建完整的产业闭环,创造更多优质的作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西咸新区:小屏幕上玩出大精彩

赞 (0) 打赏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