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亚洲最具规模的影视娱乐交易盛会——香港国际影视展(Filmart)在湾仔会议展览中心隆重开幕。作为中国影视科技领域的佼佼者,博采传媒已连续十多年亮相这一亚太地区的重要市场。
本次展会期间,博采传媒创始人兼CEO李炼接受了香港电影后期专业人员协会(AMP4)和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协会(HKSC)名誉顾问、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ASC)会员Tony Ngai(魏天明)先生的邀请,在Filmart AI Hub发表了主题为「虚拟制片×AI:重构电影工业未来」的演讲,通过多个项目案例展示了虚拟制片与AI结合如何重新定义电影创作的可能性。
博采传媒与香港之间有着深厚的联系。活动策展人魏天明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博采不仅是Filmart的老朋友,更是中国影视工业化发展的标志。”
回顾2023年的Filmart,李炼导演还曾在香港知专设计学院(Hong Kong Design Institute,HKDI)举办了一场内容丰富的「电影虚拟制作分享会」,吸引了包括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Peter Pau(鲍德熹)在内的众多香港电影界知名人士参与。
两年来,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影视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站在这一技术驱动变革的关键时刻,博采传媒充分利用虚拟制片与AI技术的协同效应,不仅革新了整个制作流程,还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生产中,实现了创意突破与效率提升。正如李炼在演讲中强调的那样:“AI将极大地推动虚拟拍摄的发展,促进物理世界向虚拟世界的更广泛应用。虚拟制片本身就是一项高度依赖技术融合的工作,而AI则在技术与设计、数据管理、资产建模、视觉效果等多个方面发挥着加速器的作用。因此,未来的趋势是虚拟制片乘以AI。”
使用“乘以”而非简单的“相加”,正是为了凸显AI与虚拟制片结合给行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作为最早一批探索并应用虚拟制片于影视项目生产的企业之一,博采传媒深知虚拟制片与传统实拍之间的区别,从创作初期便将AI融入到虚拟制片流程之中。其自主研发的AI剧本创作平台,借助多个AI大模型的力量,显著提升了创作效率。
如今,虽然AI的个人化应用日益普及,但要将其转化为影视行业的生产力工具,并非易事。它需要通过智能体连接大模型打通应用端,才能真正成为工作流的一部分。李炼认为,“影视AI不仅仅是一种聊天或生成图像的工具,而是贯穿整个制作流程的智能系统。AI大模型需通过智能体整合进工业化流程的具体环节中,而这正是博采传媒近几年一直致力于实现的目标。”
位于浙江德清的博采AI虚拟影视基地,便是这种理念的最佳体现。该基地围绕“数据贯通”的核心原则构建,支持多个影视剧组同时进行创作及全球协作。
“技术为艺术开辟新天地”,虚拟制片与AI的完美结合,使得技术更加智能化地服务于影视行业,让创作回归本真,使艺术超越现实界限,为观众呈现跨越时空的经典作品。(章乐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李炼导演在香港Filmart上的演讲:用AI玩转虚拟制片,德清基地超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