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家丽到大S,女扮男角的她们该走出自我牺牲的怪圈了

在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中,有多少女孩被迫扮演着本应属于男孩的角色?电视剧《六姊妹》里的大姐何家丽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作为家中六个女儿中的老大,在一个对生儿子有着强烈渴望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她,始终将自己视作家族的儿子。

从何家丽到大S,女扮男角的她们该走出自我牺牲的怪圈了插图

当父亲表示“丫头不如小子”时,她毅然剪去了长发;为了家族利益,她放弃了初恋,选择了一个只为延续香火而存在的伴侣,并让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继承了何家的姓氏。父亲去世后,她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以一种接近男性的刚强姿态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最终却只落得被妹妹驱逐出家门,儿子欠下巨额债务的结局。

(《六姊妹》剧照)

现实生活中的大S也出生在一个存在重男轻女观念的家庭里,母亲连续生育了三个女儿,父亲酗酒且有暴力倾向,大S挺身而出,以“狼性长姐”的形象为家庭遮风挡雨。她在日记中写道:“从今天起,我要成为这个家的男人。”自14岁起,她便肩负起了家庭债务及养家的责任,几乎替代了家庭中“父亲”和“长子”的角色。尽管她尽心尽力地对待家人,却唯独忽略了自我,陷入了情感与健康双重危机,最终在48岁时匆匆离世。

何家丽与大S的故事揭示了重男轻女文化背景下女性所遭受的集体创伤——唯有成为男性般的支柱,才能获得认可。

即便是独生女也无法逃脱这种创伤,因为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了每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许多家庭只能把对儿子的期望寄托于唯一的女儿身上,于是诞生了许多名字意为“胜男”的女孩。

创作出《芈月传》的大作家蒋胜男,作为一位人大代表,她提出了诸如删除离婚冷静期条款、延长男性带薪陪产假等维护女性权益的提案。然而,她至今未婚单身,似乎也将自己活成了一个男人的形象。

将女儿当作儿子来抚养,实际上是对生命的一种不尊重。

即使女孩并非生长在一个极端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中,在成长过程中仍会遭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忽视或贬低,以及那些打着“关心”旗号的剥削:

比如,“别看女孩现在学习好,但到了高中就会落后于男生”;

又如,“不要过于努力,毕竟女人终究是要找个依靠的”;

还有,“男人可以选择年纪更小的对象,而你一旦错过了适婚年龄就会贬值”……

所有这些都在暗示:女性天生就不如男性。

由于缺乏期待的出生和爱的缺失,导致了女性的自卑心理,因此很多坚强的女孩总是习惯性地表现得比男性更加优秀,即便是在她们并不擅长的领域,也要与男性竞争。

表面上看似强大的她们,实际上却被困在了一个“虚假的男性”角色之中,通过牺牲自我来换取存在的意义,最终往往遭到反噬。

(《精神病房也会迎来清晨》剧照)

如果你也是这样一位总想与男性一较高下的女性,那么你需要认识到这种“虚假的强大”背后隐藏的恐惧。

拼命证明自己的背后,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爱与关注。也许你在表面上显得非常强大,但实际上内心深处却极度匮乏,你的内在小孩可能一直停留在很小的状态。

因为你天生的女性身份从未真正得到认同,所以你的内心也未曾得到应有的滋养,某些方面的心智可能依然停滞在幼年时期。

这也是为什么大S会在综艺节目《幸福三重奏》中像个小女孩一样向汪小菲撒娇,说“吃虾一定要由男人帮你剥壳”。

(图源:pexels)

这类女性还常常表现出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接受,无法展现女性的魅力。

她们倾向于穿着男性化的服装,拒绝穿裙子或化妆,也不会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柔弱,潜意识里对女性的身份抱有一种羞耻感和排斥感。

你是否已经与自己的内心世界失去了联系很久呢?

尝试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回归自身,有意识地关爱自己,滋养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

请对自己说:

一路走来,你真的辛苦了。

我的女性身份,永远是我的骄傲。

我拥有孕育、繁殖、创造新生命的能量,我顺应这份天赋的能量,从内到外接受自己。

因为我是一名女性,所以我感到快乐与美好。

身为女性的你,一直以来都是无比珍贵的,你不需要变成任何人,你的存在本身就是荣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从何家丽到大S,女扮男角的她们该走出自我牺牲的怪圈了

赞 (0) 打赏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