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的个人选择触及社会传统认知边界时,往往面临诸多挑战。
“跨性别者”,这一群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称谓和理解,但在过去常常被视为边缘群体。
现代术语倾向于使用“跨性别者”来描述那些性别认同与出生时指定性别不符的人。
然而,在某些语境下,人们仍会带有歧视色彩地使用“伪娘”一词。
科学上,这类现象被称为“性别认知障碍”。
东西方社会对跨性别者的接纳经历了从排斥到逐渐理解的过程,这主要得益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们有了更多元的生活选择。
不仅是跨性别者,像“丁克”、“同志”等群体也因生产力的进步而在社会中获得了更高的接受度。
然而,即便如此,跨性别者的生存状态仍然存在诸多争议。
为了维持激素治疗或手术后的状态,许多跨性别者不得不进入灰色地带工作以赚取所需费用。
这种状况也是大众对跨性别者持有负面看法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使是被认为自由开放的美国,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也并非毫无瑕疵。
电影《迷恋荷尔蒙》便描绘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爱情悲剧。
在该片中,演员李佩斯饰演了一位在酒吧跳舞维生的跨性别者。
故事背景设定在美国克林顿总统任内,当时的社会对同性恋仍存偏见,尤其是在军队中。
主人公巴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李佩斯饰演的角色亚当斯,他被亚当斯所吸引,尽管知道对方与传统意义上的女性有所不同。
巴利与亚当斯之间的关系逐渐深入,但在那个保守的时代,这段感情充满了挣扎与困惑。
随着时间推移,李佩斯在《指环王》中饰演的精灵王角色让人们回想起他在《迷恋荷尔蒙》中的精彩表演。
在心理上,亚当斯完全认为自己是一位女性,渴望得到真挚的爱情。
观看电影时,若能暂时忽略角色的声音特质,可以将亚当斯视为一位真实的女性。
亚当斯会撒娇、会生气,同时也能理性地看待与巴利之间的关系。
然而,在九十年代中期的美国,公开自己的性取向需要极大的勇气。
巴利作为一名现役军人,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是对亚当斯的感情,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军队内部的偏见。
随着巴利与战友们的疏远,以及战友费希尔发现真相后的反应,巴利的处境愈发艰难。
最终,这段感情以悲剧告终,巴利不幸遇害。
在电影的结尾,亚当斯出席了审判,作为巴利的伴侣,她在法庭上讲述了两人的故事,无视周围的目光。
尽管凶手受到了法律制裁,但亚当斯仍需独自面对失去爱人的痛苦。
在影片上映的2003年,亚当斯或许未曾预料到二十年后社会对她态度的巨大转变。
这种变化有时显得过于激进,仿佛不支持跨性别者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真正的关注点应当是人与人之间的爱,而非其他。
正如巴利所说:“我只想好好爱一个人,我有什么错?”
真正的爱情,不应受到任何形式的限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看完心情好沉重,这结局太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