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闲聊:别把复杂游戏往模子里套

图/小罗

触乐闲聊:别把复杂游戏往模子里套插图

近来,我情不自禁地重新沉浸在了青少年时期尤为钟爱的两套奇幻巨著之中:“地海传奇”系列及所有与“中土世界”有关的作品。这次重温的原因多少带有些许遗憾:亚马逊基于中土世界背景制作的电视剧《力量之戒》的表现实在是难以令人满意。即便我对中洲的历史早已有些生疏,这部剧从构思到实现都透露出粗糙与草率,仍然显而易见。再次品读原著后,剧中种种谬误与误解更加明显——而制作团队曾一度宣称他们不过是“原作者的忠实传声筒”,企图以此作为吸引观众的卖点。

同样是西方奇幻作品,出于某种原因,“地海传奇”的知名度在国内远不及“中土世界”。在我看来,部分原因是由于原作者乌苏拉·勒古恩对于其作品影视化的态度极为审慎。“地海”系列仅有的几次改编尝试,包括那次由吉卜力工作室负责的项目,最终交到了宫崎吾郎手中,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最终的电影《格得战记》(即《地海传说》)浓缩了整个系列的精神,但其质量堪比《力量之戒》的失败。

某些改编作品让原著粉丝感到愤怒,同时让新观众感到困惑。

在我看来,《格得战记》对推广原作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比《力量之戒》更为严重——至少“中土世界”的故事已经通过《指环王》三部曲和《霍比特人》三部曲广为人知;华纳兄弟出品的衍生游戏《中土世界:暗影魔多》同样达到了行业标准,该IP甚至在面对其他改编计划和年度最差游戏《魔戒:咕噜》的冲击下仍屹立不倒。然而,“地海传奇”如今留给那些未曾接触过原著的观众的印象,只剩下了吉卜力版本的片面展示。

其实我最初对《中土世界:暗影魔多》并不感兴趣,但同行的作品却让它显得更加出色……

触乐闲聊:别把复杂游戏往模子里套插图1

关于这些改编作品的具体问题,许多资深粉丝已经在文章或视频中详细探讨过,这里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这些失败案例揭示了一个普遍趋势:当前的一些创作者乃至部分观众,缺乏理解和传达作品深层次内涵的能力。他们倾向于用简化、粗暴的方式,甚至是最容易理解的模板来处理原本丰富复杂的原著思想。

《力量之戒》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将女主角加拉德瑞尔追捕索伦的动机简化为“为兄报仇”这一美剧常见的设定,使得角色显得单薄且冲动。且不论剧中仅露一面的哥哥并不是她在中土世界中失去的唯一亲人(而且未必所有责任都归咎于索伦),即便编剧担心新观众不熟悉背景,也可以创造一个更符合她身份和志向的理由——毕竟,邪恶正在侵蚀她亲手参与建设并渴望统治的土地!她留在中土三个时代的复杂背景、她的骄傲(而非无礼)与远见,在剧中均未得到体现。

尽管加拉德瑞尔确实有过穿越雪山的经历,而且有证据表明她在第一纪元的家族冲突中“激烈地战斗”,但亚马逊剧集并没有揭示这些行为背后的人物特质,而是将其简单化处理,以“能战斗”这样肤浅的方式来刻画所谓的“女强人”形象。

《格得战记》则将原作中对于内心世界探索的主题简化为乏味的少年救助少女、拯救世界的套路,并且随意嫁接人物关系,导致剧情让动画观众摸不着头脑。实际上,“地海传奇”在其结构和主题上一直有意区别于传统英雄冒险故事。但动画版却忽略了原作者在六本书中向读者提出并解答的诸多问题:为何最有能力者最谨慎于使用力量?为何意中人在年轻时未能相互选择,却在晚年失去了力量与地位后终成眷属?为何遭受最严重伤害的,最终却变得最为自由完整?每部“地海”都在温柔地引导角色寻找哲理性的人生意义,而这些在剧中都不复存在。

吉卜力的美术设计无可挑剔,但在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等细节上,很难让人联想到地海群岛的世界。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相当多的观众以选角“正确性”这样的表面化论调来评价《力量之戒》,间接掩盖了作品更深层的问题:对白空洞、镜头运用迷惑、原创情节前后矛盾、演员缺乏语言与姿态训练等。制作团队抓住这些无关紧要的批评,反而给更多的不满观众扣上了偏见的帽子;《格得战记》则与之相反,将原作中绝大多数的棕色人种描绘成白人,剧情和角色塑造的拖沓混乱甚至无法用“正确性”来辩解——或许这正是改编者未能理解原作精髓的表现。

影视化和游戏改编当然可以对原著进行大幅度的改动,只要核心精神不变,原著粉丝和新观众都能从中获得相似的情感共鸣。而优秀作品的核心,恰恰在于它们的复杂、深刻、反常规与不落俗套。如果强行将它们纳入既定的商业文化框架,最终只能得到一种似是而非、平淡无奇的工业化产品——或许最好的做法是,让那些愿意了解的人直接向原作者表达时间和敬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触乐闲聊:别把复杂游戏往模子里套

赞 (0) 打赏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