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知名短剧演员林晓梦所言:“短剧绝非快餐,它承载着独特的叙事艺术。”唯有打破流量的垄断,构建以内容质量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方能让演员的艺术价值得以真正体现。
那些在流量泡沫中坚守演技,在类型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勇于创新的演员们,终将在行业的变革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作者|风铃草
编辑|晨曦
排版 | 小星星
近期,在综艺节目《璀璨之星训练营》中,当被导师陈志远等问及片酬时,演员江浩坦言其日薪约为两万元。然而,他随后补充道,尽管报价为两万,但实际上还未曾接到过如此高片酬的工作。
他还提到,拍摄短剧并非易事,有时六天内需完成100集的拍摄任务。
由此可见,当前短剧演员的薪酬议价空间较大,且受主观因素影响显著,特别是对于新人而言,薪资波动尤为明显。而在看似诱人的高额片酬背后,实则隐藏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根据媒体报道,此前江浩凭借《甜心小厨娘》迅速走红,该剧上线后总观看量突破20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1.8亿,江浩一周之内粉丝增长超过150万,成为短剧领域的热门男演员之一。
即便是顶流演员的待遇也仅此而已,由此推断,处于行业金字塔中部甚至底部的短剧演员们的生存状况堪忧。
实际上,在短剧产业兴起之初,整体市场规模不足50亿元,演员主要来源于横店临时演员、网络主播等群体。据《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当时短剧行业头部演员的日薪普遍介于800至1500元之间,普通演员的日薪仅为300至500元。就拿江浩来说,他在2019年参演首部短剧时,单日片酬尚不足800元。这一时期,行业依赖流量投放,内容多为土味爽剧,演员几乎无议价能力。
短短三年之后,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了373.9亿元。随着资本加速布局,此时头部短剧演员的日薪已攀升至5000至10000元,部分头部演员还享有“流量分成”条款,短剧演员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层级分化。
到了2024年,短剧行业逐渐成熟,以青柠短剧为代表的免费模式开始广泛推广。依据DataEye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微短剧行业白皮书》,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4亿元。此时,头部演员的日薪突破了两万元大关,江浩主演《甜心小厨娘》后的报价不仅涨至两万元一天,他的粉丝购买力也成为其片酬谈判中的关键因素,这表明演员的商业价值与短剧的表现数据紧密相连。
但总体来看,短剧演员的薪酬水平仍然偏低,毕竟像江浩这样的顶级演员只是少数,更多默默无闻的腰部或尾部演员仍在为生计而奋斗。短剧行业的“二八定律”比传统影视行业更加残酷:不到百人的头部演员占据了90% S级项目的预算,而横店80%的短剧演员月收入低于5000元。
这种现象源于平台算法主导的流量分配机制——爆款剧的完播率、付费率等数据直接影响演员的价值,然而99%的短剧根本无法盈利。演员被迫卷入数据的竞争之中,为了追求爆款频繁接戏,每天工作18小时已是家常便饭,一旦某部剧失利,片酬可能会大幅下降。
此外,演员通常按项目制工作,项目之间的空档期难以预测,可谓“吃了上顿没下顿”。而且进入剧组后,他们也无法享受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福利。
同时,一些传统影视界的头部演员也开始涉足短剧行业。不久前,75岁的女演员刘玉凤首次出演短剧《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引起了广泛关注。
短剧《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的制片人李明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短剧行业编剧的成本相对较高,很多平台会给予编剧一定的保底费用加上分红,有的编剧最终可获得100万至200万的收益。
差距之大显而易见。在推动微短剧精品化的当下,调整薪酬评价体系,提高演员收入,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相应地,为了促进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也需要帮助微短剧演员提升自身价值。那么,微短剧演员应如何实现自我增值呢?
首先在选角阶段,演员可以尝试跳脱出常见的霸总题材,探索正剧、历史、现实主义等多元题材。女演员苏雨涵在《我在七零年代当后妈》中摆脱了甜宠剧的框架,饰演一位穿越回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女大学生苏念,既要处理与离异带子的男人的感情关系,又要应对各种刁钻亲戚,最后还成功经营起自己的小吃生意。凭借新颖的剧情和出色的表演,苏雨涵后来获得了出演《茶香骨韵》等S级项目的机会,进一步巩固了她在短剧领域的地位。
参与热门综艺节目也是提升知名度的有效途径。江浩在《璀璨之星训练营》中得到了著名演员陈志远的高度认可:“很有潜力”。有了前辈的支持,江浩在后续的演艺生涯中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在《短剧之夜》节目中,林晓梦被誉为“宁静付过费的演员”,有了这样的行业认证,她的职业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参加行业评选同样是一条可行之路。比如因《逆袭皇后》崭露头角的男演员顾宇,原本学习环境设计专业,一次偶然机会作为群演被导演发掘,从而转向短剧表演。在第三届国际电视节上,他凭借《幻影》入围斑彩螺奖最佳网络短剧奖,赢得了大量粉丝的喜爱;另一位男演员杨俊凭借代表作《总裁别闹,夫人要离婚》等作品,在第六届海南电影节微短剧全球峰会上荣获年度最佳男主角称号,这是对他演技和努力的最佳肯定。除此之外,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微聚东方·2025微短剧品质盛典等活动也为演员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
目前短剧演员面临的片酬困境,实际上是互联网流量逻辑与内容创作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当平台算法将内容简化为“完播率”、“付费率”等冷冰冰的数据,当资本把演员看作是流量变现的工具,短剧行业就会陷入“用垃圾换流量”的恶性循环。
正如知名短剧演员林晓梦所说:“短剧不是快餐,而是另一种叙事语言”,只有打破流量垄断,建立以内容质量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才能让演员的艺术价值得到真正的尊重。
而那些能够在流量泡沫中坚持演技,在类型竞争中开拓创新的演员们,终将在行业的洗牌中实现自我价值的飞跃。
光影故事会
《光影故事会》是由一群热爱电影、电视剧的创作者共同发起的影视文化交流平台,旨在分享行业内幕、探讨影视文化,欢迎有见解的导演、编剧、演员、评论人等前来交流思想,分享经验。
出品人|总编辑:阳光
执行主编:流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柯淳说自己一天赚两万,这工资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