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控制好自己的欲望

图片来源 | 《南海归墟》剧照

1

问:

冯叔,我读到一篇报道中引用了您的一句话:“幸福与否取决于两点,一是我们的愿望与实现愿望的能力是否匹配;二是过度的愿望常常引发不幸。” 这背后的理念是什么?

冯仑:

通常,人们的忧愁和不快源于期望过多。如果我们不能妥善管理内心的愿望,便容易陷入困扰。反之,若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愿望,幸福感便会显著提升。

在我们与外界的互动中,关键之一便是“我希望得到什么,外界又能提供什么?” 这实际上是愿望与实现愿望方式之间的关联。当需求众多,但外界提供的资源有限时,两者间的矛盾就会变得尖锐。

我们多数的焦虑正是源自于愿望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这种关系。

如何调和这种关系呢?一方面,我们可以持续创新,生产更多物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听起来合理,实际上却难以行通。为什么呢?因为新的需求可能在一瞬之间就产生了。比如,你可能突然想成为顶尖人物或成为一名大明星,这样的愿望虽然产生迅速,但却难以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即便拥有丰富的物质、资金和技术支持也不例外。

也就是说,愿望的增长既快又无需成本,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能产生负成本的愿望——即使处于不利条件下,人们也能构想美好生活。例如,有人可能将一顿简单的饭菜视为理想生活,成本极低;而另一些人则梦想着花费巨资前往火星,成本高昂。因此,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增加物质财富,似乎都无法满足愿望的增长速度。

有人赚到了百万财富,刚开始享受生活,不久却又发现了一种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相比之下,之前的财富显得微不足道。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财富可能会贬值,再次让人感到失落。因此,尽管现代科技和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但人们的烦恼并未减少。

今天,我们拥有了空调、汽车等便利设施,但是,我们的烦恼真的比过去少了么?二十年前,我们的长辈没有空调、汽车,也没有如今的高热量饮食,但他们似乎并没有我们这么多的烦恼。这表明,单靠增加物质财富并不能消除烦恼。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另一种方法是承认自己的力量有限,既然技术和物质无法跟上愿望的步伐,不如简化生活,减少愿望。

2

问:

那么,如何有效管理个人的愿望呢?

冯仑:

通常而言,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角色越多,其愿望也就越多。当愿望得到有效管理时,往往是因为该人的角色非常单一。

我认识一位僧侣,他说:“我只是一名僧侣,不会兼任其他职务;如果我要担任其他职务,就不会留在寺院。” 这种角色的单一化意味着他对愿望有着良好的管理。相反,如果一个人扮演了多重角色,如成功人士、道德典范、教师、兄弟等,角色越多,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扮演的角色越多,就表明其愿望越多。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虚荣心也随之增长,一旦这些愿望得不到满足,烦恼就会随之而来。

人的烦恼还与时间有关。由于愿望众多且时间有限,个人很难全面照顾到自己的需求。总会有疏漏,总有不完美的地方,总会受到他人的批评。因此,如果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减少不必要的角色扮演,把当下当作永恒,快乐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此外,价值观不稳定的个体更容易被眼前的事务所蒙蔽,面对诱惑时会产生许多新的愿望。而那些能有效管理愿望的人,往往拥有较为固定的价值观。

稳定的价值观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在做出选择时有坚定的标准。

多年前,我和团队访问了不丹。在那里,我们遇到了一位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大学的电视节目制片人。出于好奇,我询问了他的月薪。他坦诚地告诉我:“每月只有300美元。”按当时的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2100元人民币。

我进一步问道:“既然工资如此之低,为何不留在美国?”

他的回答令人深思:“在国外,我没有方向感。我的精神无所寄托,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和未来的方向,内心感到迷茫。然而,当我回到不丹,回到这片土地,看到寺庙、僧侣和飘扬的经幡,我的心灵便得到了安宁。在不丹,随便找一个人聊聊,他们都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身份、目标和原因。”

对他而言,精神上的安定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做出选择的标准。

再比如,在商业活动中,我们面临着多种价值取向的选择。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承担社会责任?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这些都是需要做出的价值判断。

在做决策时,选择了某一条路径,就意味着放弃了另一条。因此,我们常说,“选择即是放弃,自由亦是束缚”。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坚定前行,不应反复犹豫。人生中最不可取的就是不断选择、不断后悔。

当然,我所谓的“管理愿望”并非意味着停止追求进步,而是指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如何通过管理自身的愿望,获得内心的愉悦和平衡,避免争斗和烦恼,达到和谐的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冯仑:控制好自己的欲望

赞 (0) 打赏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