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天注定》中的第四个故事,聚焦于一位名叫小辉的湖南青年。在服装厂工作的小辉因在岗位上与同事闲聊,间接导致同事受伤。为了避免承担赔偿责任,小辉带着刚刚领到的工资逃离了现场,开始了一段流浪生活。
他先是在东莞的一家夜总会找到了服务员的工作,并且短暂地与一名坐台小姐产生了情感联系。随后,通过老乡的帮助,小辉进入了一家电子制造厂工作。面对老板描绘的美好前景,小辉并没有感到真正的希望。他的生活充满了压力:父母不断催促他汇款回家,受伤的同事又找上门来报复。在多重压力的压迫下,小辉的情绪逐渐失控,最终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一段情节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真实的“深圳富士康员工连续自杀事件”。导演贾樟柯指出,家庭给予的压力有时比外界的更加沉重。他分享了一个案例,讲述了一位工人因承受不住母亲持续不断的经济要求,最终选择了极端的方式解脱。
贾樟柯的这段故事,在11年后与《十三邀》节目产生了共鸣。节目中探讨了包括优绩主义、精英主义在内的多个社会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思考。
林小英及其团队深入富士康深圳观澜、龙华两大厂区进行调研,关注工人的在职培训与个人发展情况。调查发现,这里的工人大多来自中西部地区,平均年龄仅为23岁,教育背景多为高中或中专。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工厂规模庞大,但其员工的年流动率竟高达100%。
林小英对工人们提出了几个关于未来的提问,几乎所有受访者的回答都是希望有一天能回到家乡。这反映了对于大多数工人而言,故乡始终是他们的归宿。林小英通过赠送耳机这样的简单举动,试图拉近与工人们的距离,但工人们对这份礼物表现出的谦卑态度让她深感不安。
林小英本人也是从中西部地区走出来的人,她的成长经历让她对这些问题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她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如何与同村的孩子一起挑战规则,以及在学校里如何勇敢地对抗不公平待遇。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她在面对社会普遍存在的单一价值观念时,能够提出质疑并坚持自我。
林小英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像自然界中的植物一样,根据自身的特性自由生长,而不是被强行塑造成某种固定模式。“灌木与乔木”的比喻正是为了强调这一点——即使是最不起眼的生命体,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面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精英主义倾向,林小英提醒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应该被任何形式的优越感所束缚。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能够促进社会对多元价值观的接受和尊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9.5分,真担心它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