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平台上涌现出一批批被AI“重塑”的经典国产老剧短视频。这些视频以一种前所未见的方式重新诠释了诸如《甄嬛传》、《红楼梦》以及《西游记》等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将原本的宫斗戏改写为激烈的枪战场景,或是让柔弱的林黛玉化身拳击手与贾宝玉一决高下,甚至出现了唐僧对妖精频送秋波的情节。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几乎所有经典的国产老剧都未能幸免于AI的“改造”。例如,《西游记》中女儿国国王询问圣僧是否觉得她的女儿美丽时,唐僧竟然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而在另一个片段里,孙悟空告别花果山的经典场面被替换成了他和沙悟净骑着摩托车疾驰而去的画面。同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再对着王朗慷慨陈词,而是举起手枪,享受红酒,玩弄手机,这让人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误入了一个梦境。
然而,尽管这些AI改编的视频在视觉上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力,它们却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对于那些已经深深植根于大众心中的经典作品而言,如此大规模且缺乏尊重的“魔改”行为无疑是对原作艺术价值的一种挑战。此外,这些视频还可能涉及法律和版权问题,因为它们未经授权就使用了原有的角色形象和演员肖像,这不仅触及到了创作者的权利,也可能侵犯到明星的个人权益。
面对这一情况,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指出,虽然AI工具本身是中立的,但当它被用来进行这种类型的“魔改”时,便构成了侵权行为。特别是涉及到保护作品完整权的问题,即任何影视作品的内容都应受到保护,不得随意修改或亵渎。如果原片方或者创作者认为这些改动损害了作品的完整性,他们有权采取法律行动维护自己的权益。
为了规范此类行为,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也在12月7日发布了《管理提示(AI魔改)》,要求各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的短视频平台清理排查AI“魔改”的影视剧短视频,并规定了严格的审核机制,旨在确保所有AI生成的内容都能得到适当的标记和监管。此举意在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防止过度娱乐化的行为对传统文化认知造成冲击,同时也保障了创作者和演员的基本权利不受侵害。
尽管人工智能为影视创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但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AI“魔改”视频的泛滥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内容创作中的道德底线和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与文化的和谐共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甄嬛打枪、宝黛打架?广电总局提醒AI别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