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白先勇曾言,《红楼梦》中藏匿着无尽的人生奥秘。
这绝非虚言。
在中国浩瀚的文学宝库中,鲜有一部作品能够与《红楼梦》在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度上相提并论。
“世间事理皆学问,人情世故即文章。”
无论是职场上的策略较量、婚姻家庭中的微妙平衡,还是教育子女的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艺术,乃至对于家族兴衰的理解,《红楼梦》都以细腻的笔触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面貌。
可以说,若想领悟生活的真谛,只需细细品读这部伟大的小说。
图:《红楼梦》剧照
它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巅峰之作,也是人情小说里的翘楚,并且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价值。
从宏观的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到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从精致的饮食文化,到园林建筑美学;从艺术创作到日常生活琐碎,无不涵盖其中。
董卿认为,如果只能选择一本书来陪伴一生,那必然是《红楼梦》,因为它是如此地韵味悠长。
白先勇则感慨道,那些曾经沉浸于红楼世界的人们,他们的人生体验会因此而与众不同。
诚然,《红楼梦》表面上易懂,但其深层含义却极难把握,其文化底蕴之丰厚,想要真正理解实为不易。
要想深入体会这部巨著的精髓,脂砚斋的批注不可或缺。
那么,脂砚斋究竟是何许人也?
有观点认为他就是曹雪芹本人,也有人推测他是史湘云的原型,甚至还有说法称《红楼梦》是两人共同创作的结果。
然而,像周汝昌这样的红学权威则坚信,脂砚斋是曹雪芹最亲密的朋友之一。
事实上,在曹雪芹生前,《红楼梦》一直被称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脂评本”不仅是最早的版本,也被广泛认为是最忠实于曹雪芹原意的版本,豆瓣评分高达9.8分。
由于原始版本已失传,后来高鹗续写的四十回,中国红学的发展,乃至1987年版电视剧的成功,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脂砚斋的批注本。
胡适将珍贵的脂批孤本借给了周汝昌,后者凭借此书成为了红学界的泰斗。
现今市面上所有的《红楼梦》解析书籍,几乎都是基于脂砚斋的评论。
可以断言,不读脂批本,便无法领略真正的《红楼梦》。
即便已经通读过三遍原著,一旦接触脂砚斋的批评本,你仍会感到以往的阅读只是浮光掠影。
今日特别推荐的年度力作——《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绝对值得收藏。
由岳麓书社精心出版,本书采用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八十回甲戌本为底本,并参考庚辰本进行补充,确保了版本的权威性。
书中汇集了十多个不同版本的所有脂砚斋评语,并融入了俞平伯、陈庆浩、朱一玄等红学大家的研究成果,严谨细致。
包括但不限于:
甲戌本(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甲”)
己卯本(乾隆己卯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己”)
庚辰本(乾隆庚辰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庚”)
蒙藏本(蒙古王府藏《石头记》,简称“蒙”)
靖藏本(杨州靖氏藏《石头记》,简称“靖”)
列藏本(《列宁格勒东方学研究所藏《石头记》,简称“列”)
甲辰本(《乾隆甲辰梦觉主人序《红楼梦》,发现于山西,简称“晋”)
杨藏本(杨继振藏《红楼梦》,简称“杨”)
无论是在研究团队的力量上,还是评语的全面性方面,这样的珍稀版本即使是当年的周汝昌、郑振铎也未曾有机会见到。
此外,这套书还蕴含国宝级文物的魅力!
每册开头都有国家一级文物孙温所绘的《红楼梦》插图,高清呈现,让你足不出户即可欣赏到博物馆级别的艺术品。
不仅如此,书中还配有多幅珍贵复古绣像画,随文展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
考虑到《红楼梦》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大观园的布局令人难以想象,该书贴心地提供了人物关系图谱及孙温绘制的大观园平面图,让读者一目了然。
除了内容上的精良之外,装帧设计亦是匠心独运,堪称收藏佳品。
全套共三册,封面设计典雅,函套选取了孙温绘制的经典场景,完美体现了红楼神韵。
这套传承版《红楼梦》定价亲民,不到百元就能拥有这份凝聚了无数红学家心血的宝藏。
不了解《红楼梦》的人或许不知,能够完整阅读脂批本是许多红学大师的梦想。
脂砚斋对《石头记》的批评,被视作最贴近曹雪芹原意的解读,是红学研究的基础。
他对诗词歌赋的唯美艰深之处、隐喻背后的深意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联系,都有着深刻的剖析。
例如林黛玉偿还泪债的故事、薛宝钗处世之道的现代启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人生哲理,他都能条分缕析。
可谓是对曹雪芹原著精神的精准再现:
比如《红楼梦》第八回,贾宝玉前往梨香院拜访薛宝钗,正当二人闲聊之际,林妹妹出现了。 ◎ 程甲本描述为“丫头喊林妹妹来了,只见林黛玉摇摇摆摆地走进来”。 ◎ 而脂批本则是“只见黛玉摇摇地走了进来”。
张庆善解释说:“‘摇摇摆摆’并不符合林黛玉的形象,‘摇摇’二字更显女子风姿绰约之美。”
仅仅几个字的变化,却让黛玉的形象截然不同,可见选对版本对于阅读体验的重要性。
《脂评本》最大程度保留了《红楼梦》最初的风貌,尤其体现在仅评价曹雪芹所写的前八十回。
他在曹雪芹的手稿上加上自己的见解,对每个细节、角色性格及其命运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于大观园的布置和专业术语的诠释尤为到位。
不仅揭示了曹雪芹个人背景——
第一回中癞头和尚指着甄士隐大笑时念出的诗句第三句"好防佳节元宵后",脂砚斋提示这是暗指曹家往事,正是雍正六年元宵节前夕遭到了查抄。 第十六回总批提到:"借省亲事写南巡",暗示康熙六次南巡中有四次驻跸江宁织造府曹家;
还包含了对后续情节发展的预示——
如"元、迎、探、惜"四字实际上代表"原应叹息";"霍起"寓意"祸起";"娇杏"象征"侥幸";"凡鸟"合起来就是一个"凤"字等等; 又如十八回元春点的戏《乞巧》,脂砚斋批注说这里埋下了元妃之死的伏笔;第二十二回关于元春灯谜的点评指出她命不久矣;第二十三回、二十九回多次暗示林黛玉因"泪尽归天"而终; 金陵十二钗正册的诗句中提到贾探春"远适不归",惜春最终沦为化缘尼姑;
通过脂砚斋的视角,我们可以窥见《红楼梦》真正的结局。
这些隐藏的信息如果不是脂砚斋的揭秘,普通读者很难自行发掘。
更不用说《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服饰配饰背后的意义,还有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
比如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秦可卿房间内的装饰布置,每一项都富含深意。为何宝玉不在别处入梦,偏偏选择了秦可卿的房间?答案尽在脂砚斋的点评之中。
秦可卿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林黛玉家族的财富究竟去了哪里?真的全部给了宁国府吗? 林黛玉与北静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宁国府与曹雪芹家族有何关联? 元春究竟是如何去世的?为什么省亲仪式要在深夜举行?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脂砚斋的笔下找到线索。
不仅仅是故事情节本身,还有内在的思想意义以及艺术表现手法。
诸如“回风舞雪”、“横云断岭”、“草蛇灰线”的结构理论,“暗伏淡写”、“淡隐法”等扩展小说容量、增强层次感的表现手法,都为我们准确理解《红楼梦》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专业术语、物品名称、大观园的布局、人物之间的关系网、出场顺序、写作技巧……近三千条评语,一一揭开。
书中所有评语均采用红色楷体字排版,眉批部分用红色字体标注于内页顶部,与原文正文形成鲜明对比。
脂砚斋的随文点评如同园林中的匾额或碑刻,在游览过程中,它们或是增添趣味,或是指引方向,抑或是引领我们探寻更多未被发现的美妙之处。
只有当你读过脂评本之后,才能说自己真正读过《红楼梦》。
1989年,《孙温彩绘红楼梦》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大连旅顺博物馆。
这件珍贵的艺术品每隔数十年才会展出一次,普通人能亲眼目睹的机会非常有限。
而这套传承版《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则忠实复刻了这一稀世瑰宝。
从宝黛初逢到史湘云醉卧芍药丛,从黛玉葬花到刘姥姥进大观园,再到宝钗扑蝶、晴雯撕扇……每一个场景都栩栩如生,仿佛亲身经历一般。
画面中描绘的山水风光、楼台亭阁、园林景观、室内陈设、服装首饰、珍禽异兽、车马舟桥……包罗万象,生动展现了红楼世界的全貌。
每一处细节都值得放大细品,充满故事性。
林黛玉柔弱多病的形象、薛宝钗端庄大方的姿态、王熙凤机智灵秀的面容……每一个人物都跃然纸上,连发丝的细节都清晰可见,堪称大师之作。
让人不禁赞叹,就像刘姥姥第一次踏入大观园一样,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一边阅读原著,一边品味点评,同时欣赏孙温的绘画,这种体验犹如观看带有弹幕解说的电影,既精彩又富有美感。
例如第四十九回描写众人穿着斗篷赏雪的情景,结合脂砚斋的点评,你会发现不同斗篷所蕴含的不同意义:
黛玉身穿白色狐皮斗篷,突出了她的柔弱;宝钗则披着莲青色花纹锦缎斗篷,彰显其文雅气质;岫烟没有斗篷,则反映了她的贫困。
曹雪芹是如何运用各种奇技妙术来构建这个故事的呢?
那些过去让你困惑不解的细节、隐含的暗示以及精心安排的铺垫,在脂砚斋的旁注里都被一一解开,边读边解惑。
无论是作为家庭传承的文化遗产,还是作为新年礼物送给长辈亲友,抑或是作为孩子们文学启蒙和美学教育的经典教材,这套书都是超值的选择。
“开讲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毛泽东主席也曾说过:“《红楼梦》要读三遍才够。”
周汝昌同样强调,如果你希望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最有趣且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深入研读《红楼梦》。
市场上有许多版本的《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但强烈推荐这套年度重磅之作:
首先,底本来源可靠,收录了最为完整的批注;其次,集结了众多红学专家的研究成果,确保版本的准确性;再者,配有国宝级孙温绘画及大量珍贵绣像画,极具收藏价值;最后,精美的装帧和高质量的印刷工艺,封面雕刻精美,函套图案取自孙温画作,整体高端大气,非常适合收藏。
如果只是粗略浏览《红楼梦》,可能会错过很多曹雪芹精心构思的妙处。
当您拿起这本书,所有之前未能完全领会的“意难平、荒唐言”,都将豁然开朗,得到圆满解答。
而文中流露出的情感,也会如山涧清泉般滋润心田,使您对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豆瓣评分9.9,中国文学里的顶级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