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某些电影时,我们或许会感到困惑不解,这时换个视角可能会带来新的理解。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以不同方式解读影片,还可能让我们找到那个能够自圆其说的正确角度。今天要介绍的《塞瑟岛之旅》便是这样一部值得从多重视角审视的作品。
由安哲罗普洛斯执导,《塞瑟岛之旅》描绘了一位男子离开苏联流亡生活数十年后重返希腊故乡的故事。归乡者并未表现出期待中的喜悦,相反,他面对的是一个几乎认不出的家乡。物是人非的景象加深了他对故土的陌生感和疏离情绪,使他在重逢中陷入了深刻的沉思。
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通常被视作深奥且不易解读,这里所谓的“深奥”并非指故事本身难以理解,而是因为创作者的思想与意图隐藏于叙事之外,不易察觉。如《雾中风景》、《永恒和一日》、《哭泣的草原》及《尤里西斯的凝视》等作品,都蕴含着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深刻反思和个人创作环境的忧虑,这种隐晦表达对于艺术家而言尤为珍贵。
然而,《塞瑟岛之旅》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其实是一则虚构的故事,是由一位导演——也就是片中的儿子角色构思出来的。影片开篇便揭示了这一点:导演在咖啡馆遇见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成为导演灵感的源泉,促使他踏上追寻之旅,并最终将自己与情人迎接父亲回归的经历融入到这个虚构的故事之中。
因此,在电影中看到的导演对待父亲情感波动时的冷静态度,实际上是作为叙述者的导演所特有的客观立场。毕竟,他是在讲述一个他自己创造出来的情节。
当我们明白了电影的这一层结构后,再看这部影片时,虽然故事本身不再充满惊喜,但我们可以从中捕捉到更多层次的隐喻。例如,导演通过电影探讨了希腊与其曾经向往加入的苏联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国家内部的政治变迁。
了解希腊的历史可以为解读这部电影提供更多的线索。二战期间,希腊共产党曾是一个重要的反抗力量,并获得了民众的支持。然而,战后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尤其是苏联未能给予足够的支持,希腊共产党失去了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机会。随之而来的是君主制复辟、军事独裁,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进入民主共和时期。
结合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塞瑟岛之旅》中主人公对父亲的故乡情怀,这实际上映射了希腊对于共产主义理想的怀念。希腊渴望加入苏联阵营却未能实现,而原本具备的优势也因苏联的态度转变而丧失。这样的历史转折对于追求进步的希腊人民来说无疑是一段痛苦的记忆。
《塞瑟岛之旅》以艺术的形式呈现了这段复杂的历史,使得观众可以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那种既近又远、似有若无的情感距离。它提醒我们,尽管梦想可能触不可及,但它依然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就像电影结尾那样,虽有无奈的流放,但也留下了对未来的希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苏联甩手不管,希腊共产党遭遇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