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都服了,这种儿童电影太另类!

儿童电影长期以来被视为电影市场中的边缘类型,主要由于其观众群体的特殊性及观影习惯。除了暑期档和春节档这两个黄金时段外,平日里电影院对儿童片的排片量极为吝啬,因为极少有孩子会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主动走进影院观看这类影片。这种现象导致儿童电影创作者难以形成稳定的创作规模,因此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回忆往昔或批判现实的作品,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电影寥寥无几。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部作品脱颖而出。

郑渊洁都服了,这种儿童电影太另类!插图

《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是一部真正的儿童电影,它成功地将儿童视角融入叙事之中,与之前如《看上去很美》相比,后者虽也有类似的尝试,但由于包含了过多对现实的讽刺,未能完全展现纯粹的儿童视角。相比之下,《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做到了这一点,使其成为一部值得称赞的作品。

故事围绕小学生朱同展开,讲述了他在借读学校期间经历的各种小故事。整部影片采用儿童视角进行叙述,不仅体现在镜头语言上,更重要的是对叙事主体——即儿童内心世界的尊重。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朱同的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与观察,这源于他敏感的性格。而他的性格形成,则与其成长于单亲家庭有关。

朱同的世界充满了奇思妙想,他梦想着有外星人能够带走严厉的老师,想象各种奇异生物帮助自己摆脱尴尬处境。他也渴望能和喜欢的同学一起玩耍,但这些幻想往往只能停留在脑海里。当朱同因一份检讨书结束了自己的一系列幻想后,影片也在此时画上了句号,但朱同心中的美好并没有随之消失。

这部影片以其单纯的故事结构著称,没有复杂的剧情线索,也没有刻意追求逻辑上的完美。有人批评其叙事有些零散,但这恰恰反映了孩子的日常生活状态:孩子们的行为往往是随性的,并不具备高度的条理性。这种看似“破碎”的叙事方式与主人公朱同的性格特点相得益彰。

郑渊洁都服了,这种儿童电影太另类!插图1

此外,该片还打破了传统儿童电影中常见的讽刺手法。与《看上去很美》不同,《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没有通过影片传达任何社会批判或隐喻,既不给人物贴标签,也不对教育制度提出质疑。这种纯粹的儿童视角不仅在儿童电影中少见,在当今的影视作品中亦不多见。

关于儿童电影应该如何拍摄,众说纷纭,似乎没有定论。当我们观看儿童电影时,我们既是观众也是消费者,但我们却很少以儿童的身份去体验。许多儿童电影试图通过成人视角来反映社会问题,这一特点在郑渊洁的作品改编中尤为突出。讽刺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成年观众的需求,而非儿童本身的兴趣所在。毕竟,孩子无法理解成人世界的复杂,而成人也难以完全把握孩子的纯真想法。

《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完全摒弃了成人视角,专注于展现儿童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世界。尽管影片设定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但它所传递的情感和视角却是普遍可感的,能够让今天的儿童产生共鸣。

遗憾的是,即便如此独特且富有创意的作品也无法轻易改变电影市场的现状。目前的电影市场机制下,像这样特立独行的作品很难获得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本片最终获得了1500万左右的票房成绩,在众多大片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这已经是市场给予的最大认可。我们需要为这样的创新者开辟一条专属的发展道路,而不是将所有类型的电影都束缚在传统的院线体系内。

郑渊洁都服了,这种儿童电影太另类!插图2

此类电影应当成为中国电影版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应仅仅是昙花一现的现象。关于儿童电影该如何制作的问题讨论已久,现在终于有了践行者。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认真对待电影创作的人出现,让这类高质量的作品成为院线常态,甚至占据主流地位,那时,中国电影将迎来真正的繁荣与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郑渊洁都服了,这种儿童电影太另类!

赞 (0) 打赏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