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哪吒》在全球票房榜单上不断攀升,这部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更引发了关于内地单一市场潜力的新一轮讨论。然而,在《哪吒》创造奇迹的同时,春节档其他几部国产大片的表现却显得黯然失色。
徐克导演的《射雕英雄传》未能完全展现出中国武侠文化的精髓,而博纳影业出品的主旋律影片《蛟龙行动》则因密钥问题提前退出了竞争舞台。乌尔善执导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再次遭遇了口碑危机,成为观众和影评人热议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封神》剧组近期被曝出了一系列负面新闻,从演员到幕后团队均陷入了争议之中。有消息称,与导演乌尔善关系密切的人士中存在一些持有极端观点的人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令人担忧。
其中一位被曝光的编剧朋友,因其亲日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据报道,此人声称自己的91岁祖母更喜爱日本文化,甚至认为定居日本的舅舅比在中国遇到的农民工更有教养。这些言论无疑触动了公众的情感底线。
不仅如此,这位乌尔善的朋友还对汉文化进行了持续性的攻击,甚至否认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实,暗示这是中国人虚构的历史事件。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乌尔善正在筹备拍摄的《郑和下西洋》,不禁好奇他是否与这位朋友交流过相关话题。
事实上,对于乌尔善在《封神》系列中的创作理念,早已有不少质疑之声。首部《封神》上映时,就有人指出,为何一部基于中国神话故事改编的作品,要将妲己和纣王设定为混血角色,并试图割裂商周时期与汉文化之间的联系。到了第二部,这种倾向更加明显,电影似乎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展现,反而加入了大量西方史诗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在《封神》中饰演妲己的娜然是俄罗斯籍演员,她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言论,如花木兰是蒙古族而非汉族的观点,并进一步抹黑汉族形象。此外,乌尔善在两部《封神》电影中分别融入了蒙古族元素和西方史观,使得整部作品看起来更像是《指环王》或《权力的游戏》的复制品,而非真正的中国文化传承之作。
多位博主深入分析了乌尔善及其《封神》电影背后的资本运作,发现其团队成员的行为和言论与某些不恰当的历史观存在关联。尽管如此,《封神》系列电影依然获得了超过30亿人民币的票房收入,但这也引发了关于商业成功与艺术品质之间关系的思考。
尽管《封神》接连遭遇公关危机,但从网友反馈来看,许多人即使不了解这些内幕,也能感受到电影中存在的问题。相比之下,《哪吒》的成功证明了中国观众对于高质量本土文化的渴望和支持。
《哪吒》与《封神》的不同命运揭示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只有真正尊重并弘扬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才能赢得观众的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草莓电影 » 《封神》剧组又出事!导演的朋友竟发表大量精日言论,疑是编剧的老公